WFU

2018年7月3日 星期二

牙齒矯正要不要拔牙,該怎麼看?






牙齒矯正醫師  黃榆鈞醫師



最近矯正要不要拔牙的這個問題,意外地跳到檯面上,變成大家所關注的焦點,連矯正學會都發了新聞稿跳出來澄清這個議題。到底矯正拔不拔牙的這個問題是為什麼牽動了這麼多醫師們的神經呢?


拔牙或是不拔牙?


說實在的,矯正要不要拔牙齒的這個論戰,應該早在一百多年前,從牙齒矯正變成了一門學問開始,就是醫師之間所無法停歇的論戰了。

一百多年前,Dr. Edward Angle,我們稱他為現代矯正學之父,他設計出幾種牙齒的矯正器,同時也發展出一系列的牙齒矯正觀念,在他的觀念之中,牙齒的矯正應該要屏除掉任何形式的拔牙,人全口有32顆牙齒,應該要抱持著一顆都不能少的概念,保全所有的牙齒,把牙齒排列整齊。

後來他的學生Dr. Charles H. Tweed,雖然繼承了他的技術,但是他也發現有許多病人,在沒有拔牙的情況之下,即使做完了牙齒的矯正,在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牙齒還是變亂了。或者有一些病人,在牙齒排列整齊之後,臉型卻變得不好看。所以,Dr. Tweed就發展出拔除四個小臼齒,創造出更多牙齒排列空間的治療方式,這在當時的醫界,也是一個創新的作法。當時接受拔牙矯正的患者,也有了長期的追蹤,在牙齒的排列上,有了長期且穩定的結果。

但是所有的病人都需要接受拔牙齒的矯正嗎?想當然應該不是,那什麼樣的人要拔牙齒做矯正,什麼樣的人又不需要拔牙就可以做矯正呢?拔除小臼齒算是拔牙矯正,但是拔除智齒的也算是拔牙矯正嗎?

這些問題,在接續的幾十年中,都是矯正界不斷爭辯不已的問題。
為什麼?說實在的,對於希望能夠增加牙齒健康為福祉的醫師而言,如果能夠不拔牙解決問題,誰又希望拔牙呢?

但是如果不拔牙矯正沒有辦法得到良好的治療成效,那是不是也造成醫病雙方的困擾呢?

拔與不拔,我們通常考慮這幾個問題

1. 美觀


通常大家對於想要做矯正,多半都是希望牙齒能變美,最好也能夠因為矯正而臉型大變身。

以一般西方人的臉型來看,他們多半有高挺的鼻子,五官立體。但是對於亞洲人的臉型來看,我們的五官顯得比較扁平,相較之下,會覺得上下唇都比較突出,下巴比較短,會覺得有暴牙的問題,或者是上下顎都比較突出,有「聯合暴」的狀況。

在台灣,由於這幾年韓流風行,報章媒體上面的明星偶像,甚至是網路上的網紅網美,都希望有高挺的鼻子,審美觀都希望追求小巧精緻的五官,希望上下唇的角度能夠越平坦,越像西方人的角度越好。

在這樣的美觀追求之下,醫師往往需要透過矯正拔牙,讓上顎的牙齒有更多的空間可以後退,讓後退的量足以造成臉型上的改變,牙齒後退了,可以讓上唇被往外撐出的狀況減少,改善暴牙的臉型。

事實上,西方國家最近也有另外一個風潮,在患者年輕的時代,經歷了拔牙矯正,把牙齒往後拉,但是等到人過了中年之後,上唇的彈性變差,膠原蛋白流失,顯得雙頰凹陷,臉型的支撐度不夠,所以有很多人會在這個時候再次選擇做矯正,但是目的則是希望把牙齒往外撐出去一點,希望能增加組織的支撐度,增加軟組織的豐隆度,在笑起來的時候會增加牙齒外露的量,進而達到「anti-aging」的效果,就是所謂的回春了!

所以如果有機會可以找到一些現在比較年長的女星,他們在年輕時候的照片,大家不妨可以做一些比較,年輕時比較豐隆的牙弓型態,比較接近「Full smile」的笑容,在上了年紀之後,是不是讓他們看起來相對年輕呢?!


2. 健康的影響


矯正拔牙會不會引起健康上的考量呢?
當牙齒的移動結束了,在3-6個月之內,牙齒周遭的新生組織大致上就會慢慢地恢復成正常的狀態,咬合也多半不會因為拔牙減少了牙齒的數目而感到受影響。

但是我們回頭來思考一下,為什麼我們需要減少牙齒的數目呢?
通常是因為牙齒太大顆了,而我們顎骨的空間不足。顎骨的生長發育,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因為兒童時期的不當習慣,像是口呼吸、反向的咬合、咬嘴唇等等的口腔壞習慣,而讓上下顎骨的生長受到了阻礙。另外一方面,因為食物的精緻化,各式的再製食物,我們不需要花費那麼多力氣進行咀嚼,使得我們口腔的咀嚼力量變小變弱,進而無法促進顎骨的生長,但是牙齒的尺寸卻沒有改變,所以就會出現空間不足的問題。

顎骨的發育變小了,同時也會影響上呼吸道的空間。上顎骨變小了,會使鼻腔的空間也變小,下顎骨沒有往前方生長,除了外觀上會變成「小下巴」、「短下巴」的外觀,也會阻塞了咽喉處的呼吸道。現在已經有研究證實,這是小兒的睡眠呼吸中止一個很主要的病因。

所以如果能夠在兒童生長期及早介入治療,可以減少未來因為需要空間而拔牙的機會,醫師可以有更多的機會能夠去改變顎骨的生長與生長的方向,同時也能夠解決呼吸的問題,讓孩子們能夠變得更健康。


3. 矯正的技術



矯正的技術發展,勢必也會慢慢改變拔牙與不拔牙矯正的比例。

在最開始Dr. Tweed的年代,沒有很好的上顎牙齒後退的裝置,所以要靠拔牙齒來達成。後來有了頭帽跟其他口外裝置的發展,但是需要仰賴患者的配合度,所以治療的成效會受到一部分的限制。

最近這十幾年來,有了骨釘、迷你螺絲的發展,讓上顎要往後退的這件事情變得更容易了,在空間需求不多的情況下,不需要再以拔掉小臼齒來提供空間,可以有更靈活的工具,更多元的選擇。新式的隱形矯正,隱適美矯正,在做上顎後退的效率也比傳統矯正器來得好,力學的設計上來說也有不同,也有機會幫助我們減少矯正需要拔牙的需求。

在橫向擴張的部分,我們也有自鎖式矯正器的發展,也有各種不同的上顎撐寬裝置的逐漸發展,都將有助於我們採用其他的方式得到更多牙齒排列的空間。

所以,相信醫學與科學的持續發展下去,新的治療技術不斷的出現,矯正需要拔牙的比例一定不會是持續不變的。


拉哩拉雜說得這麼多,大家可能可以感受到醫師每次在做要拔牙或是不拔牙的這個決定的時候,心中會有很多的掙扎與考量吧!回到老話那一句,還不是因為,如果可以不用拔牙就能解決問題,誰希望要拔牙呢?

不過就算被醫師告知要拔牙,也不用擔心,可以看看這支影片,希望能解決你心裡的疑慮唷!



進一步瞭解